实用的观察日记范文集合九篇
一天即将完结,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日记9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早晨,我看见妈妈在浇花,我就马上跑过去说:“妈妈,您去休息,让我来帮您吧!”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华了,所以妈妈每次浇花,我都会抢着去浇花。
下午,我正在转呼啦圈,发现凤凰菊的花瓣在慢慢绽开,就叫妈妈一起来看。妈妈兴奋地说:“凤凰菊快要开花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忽然,一只小蜜蜂正向我飞来,我害怕极了。原来。小蜜蜂不是要来伤害我,而是要采蜜。正好凤凰菊快要开花了,小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好似在盼望花能早点开,这样它就能早采到蜜了。
美丽的菊花开了,小蜜蜂就马上一头栽进花粉中。可爱的小蜜蜂满载而归得回家了。我也和妈妈一起回房间了。
今天上午,我惊喜地发现我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种子发芽了,真是太开心了!
到今天为止,我种植的凤仙花种子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星期时间了,应该已经发芽了吧?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来到种植的凤仙花瓶前来看个究竟。我惊喜地发现,种植的三颗凤仙花种子已经有两颗发芽了。瞧,一颗凤仙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大约4厘米高的茎,顶上抽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正露出美丽的笑脸,嚷嚷着要快快长大呢!另一颗已经发芽的凤仙花种子应该是刚刚破土而出,矮矮的,正探出半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这美丽的世界呢!这颗凤仙花种子的叶子更嫩、更绿,茎也很细,弯弯的,像是轻轻一碰就要断了似的,我都不敢触碰它。剩下的一颗凤仙花种子到现在也没有发芽,陈老师告诉我,可能这颗种子已经烂了,不会发芽了。哎,真是可惜啦!
日期:10月10日天气:星期四多云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选了萝卜。
回家后,我先选了一个绿皮的大萝卜,然后把萝卜头切掉三分之一,把叶子也剪掉。然后,我找到一个塑料容器,装满了水。最后,我把萝卜头放在这个容器里。
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开始仔细观察萝卜头。
萝卜头是半圆形的,像小和尚的光头,呆在那里不动。萝卜头上下为青绿色,横截面为淡绿色。叶子附近有一些棕色的小疙瘩,像和尚头上的麻子。这个萝卜头直径约8厘米,高约3厘米。5 cm。刚切好的萝卜头,散发着淡淡的辣味,人一闻,食欲就会大增。
萝卜用这种方式浸泡可以长根吗?会发霉吗?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对这个萝卜头寄予厚望。我期待着很快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日期:10月20日星期六天气:晴朗
十天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萝卜头。
哇!小和尚长头发了!还是原来的叶段长出了一小坨绿叶。仔细数一数。有六块石板,两高四矮。形状像婴儿的小手,还没有伸出来,皱皱的。我用尺子量了一下,手臂大概二十六厘米长。虽然我没有看到发芽的全过程,但我猜想和竹笋破土而出的过程差不多。我心想:它长得真快,小家伙!
除了新长出的叶子,萝卜头的皮没有太大变化,还是绿松石色,感觉还是硬硬的,没有过度失水。
我注意到塑料容器里的水变浑浊了,原来是萝卜腐肉析出来了。横截面不像以前那么平坦,而是凹凸不平,就像群山一样。比臭鸡蛋还臭!
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切好的萝卜根本不长根,只是发芽了。
下雪了,下雪啦!
孩童们手舞足蹈,在雪中旋转跳跃,有伸手去截被地心引力吸引落下的雪花,有的张大了嘴巴等雪花“自投罗网”,但是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们的模样,就融化了。
慢慢的,雪渐渐越下越大,远远望去,小雪花好像洁白的珍珠,近看像一个个小白花瓣落在地上。我用手去摸,真冷呀!我用手去抓雪,不久就化了,我尝了尝,冰冰凉凉的,没有味道。
等着雪花集落了厚厚的一层,孩童们就开始打雪仗啦,漫天飞舞的白色雪球,传递着冬天的欢乐。
小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经历了一夜的风雨,向日葵果然安然无恙,好像还比原来绿了好多。我决定先给向日葵来一次施肥。我找出赠送的高效缓释肥,这肥料和平常的肥料不同,它是一粒粒黄色颗粒,这种肥料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我接了一杯凉水,然后把肥料倒进水中。找了一根小棍,用力的把肥料捣碎。慢慢的,清澈的水浑浊起来,我用小棍搅了搅,倒在了营养土上。我给你们供应了营养,快长吧!
今天,我妈妈带我到大坝去玩。我发现黄河水比以前少了很多,树叶也从树上飘落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层黄黄的地毯。我为了留住秋天,便拿了一片金黄的树叶放到了口袋里。
一阵风吹来,大树又抖下了一片片树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黄河大桥上人来人往,还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
我还看见许多含羞草,我用手轻轻地触摸它,它突然闭合了起来。我看见它非常好玩,就在那里盯着它。过了一会儿,它的叶子慢慢地张开了,我觉得非常奇怪:它怎么会张开呢?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含羞草的叶子被东西碰了会合上,过一会儿就会张开了。
今天我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老师要带我们第一批同学去种黄瓜。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拿着铲子来到分部,迫不及待地要去种黄瓜。俞老师说:“种黄瓜必须先去取苗。”俞老师边说边把我们带到墙角下的一块土地上,土地上长着绿油油的黄瓜苗,它们一个个挺直腰板,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个挨着一个,好象在说悄悄话呢!俞老师说:“取苗要先用铲子沿着这棵苗的边,竖直地插进去,注意一定要深,再轻轻地撬一撬,苗就取上来了,因为插得深,撬起来就不会把茎弄断,插得浅就会把茎弄断,黄瓜就不容易活了。”她边说边给我们示范。我照着俞老师的话去做,小心翼翼地撬着,生怕把茎弄断了。这时我发现,小芽被我的铲子撬得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就象蚯蚓在小芽下面拱来拱去。
我取了两棵苗准备去种。在指定的地方用铲子挖了一个小坑,把带着土的小苗种在里面,小苗立刻把头垂了下来,没有了生气。这可怎么办呀!这时蒋阿姨来了,她告诉我:“把你挖出的土填到苗旁边,铲子不能碰到小苗。”我照做了,顿时,小苗又恢复了生机。
一阵风吹来,小苗晃动着碧绿的叶子好象在对我说:“谢谢你。”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敢于对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解释提出质疑,并进一步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作、所想以科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
一、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开始。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人们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观察是“源”,创新是“流”,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去启迪。众所周知,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在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将装有红水、橡胶塞和细玻璃管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之前,要求孩子们睁大“火眼金睛”仔细观察,当我把烧瓶刚放入热水的一刹那,细管中的液面先是下降,然后就上升了(因为刚开始烧瓶受热体积增大,液面就下降;之后瓶中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由于孩子们观察细致,发现了这稍纵即逝的现象,有十几个孩子异常兴奋,叙述了看到的现象,并且把今天的实验写成了心得,其中有个孩子就说:“老师让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科学的光明。”二是鼓励学生观察时不局限于看,也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保证安全情况下),如《观察水》一课(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分辨牛奶、水、白醋的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分辨,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当孩子们了解到观察不光是用眼看,还可以用鼻闻、手摸、舌尝时,我又进一步和他们探讨分辨牛奶、水、白醋观察的顺序:先看、看不出来再闻,闻不出来再尝(仅限于安全的情况)孩子们掌握了方法,顺利地完成了观察分辨。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
从去年上学期,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与科学小论文,到现在已有近两年时间。一开始,我让同学们写在日记本上,每周两篇。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纯粹为写观察日记而去观察,还有个别抄袭网上作品的现象。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讲明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为了保证质量,改为每周一篇。一开始学生观察的范围比较局限,视野比较狭窄,喜欢写一些常见小动物、植物的观察日记,如小狗、小鸡、蚂蚁、乌龟、金鱼、滴水观音等,学生的每篇观察日记我都及时认真批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修改,在班上范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积极性高涨,质量也大有提高,有时还经常向我提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而且在写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我了解到班里有半数同学家里都上着网。于是,今年上学期,我就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同学每人建一个博客,把日记发表在博客上。不限数量,但一定要有质量,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博客已相当好了。有这么几篇观察日记我印象比较深刻:今天爸爸买回了活虾,我自告奋勇帮妈妈收拾虾——挑虾线,当我细心的`挑虾线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活虾为什么不流血呢?问妈妈她说也不清楚,于是我赶紧上网查,原来,虾是有血的,只不过他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在动物界不只血红蛋白一种,还有血褐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例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就是血液中含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也能通过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的。这就是在贝类或昆虫、虾蟹中从未见流鲜红的血的原因。我拨开虾的身体仔细看了看,果然有点发蓝,但不明显。生活里处处是科学呀!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学生在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观察日记或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发自愿进行的,并乐在其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许多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向“常理”挑战,向“权威”挑战,破陈出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欣赏品析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日记写完后,对日记的欣赏评析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写作。我对学生的日记批改后,每周进行赏析,先挑有普遍性优点的日记让学生范读,然后及时表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连续多次观察记录的、实事求是的、有科学新发现的,我都拿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并给予点评。被读的同学受到鼓舞,听的同学也羡慕并奋起追赶。教师的点评,能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的日记赏析,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次科学发现的交流盛会。
观察日记是学生持之以恒的体现,也是认真细心观察的结晶,“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我将继续悉心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让观察日记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10月30日 星期四 晴
下午,我正在写作业,忽然听到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只见她手里拿着一束迷人的康乃馨,怀中还抱着一个精美的花瓶,气喘吁吁的站在门口。我二话没说,就接过花瓶,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这些幼嫩的花骨朵儿,就像一个个展翅欲飞的雄鹰,宏伟而壮观。远远望去,好似一片花的海洋。看着美丽的康乃馨,我主动担当起浇花职责。
10月31日 星期五 晴
早上我刚睡醒,就如风一般“刮”进客厅,来欣赏我的康乃馨。今天早上,康乃馨们就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在阳光的照射下,一边梳理,一边说着“悄悄话”。细心观察,只见昨天那些幼嫩的花骨朵儿,今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绽放和坚韧的花朵。那些清淡又朴素的花边,经过一夜的调息,变得更加魅力了。
11月2日 星期天 晴
不知不觉中几天过去了,康乃馨们由一个顽皮的孩子,有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个气质非凡的少女。一阵寒风吹来,这些“千金小姐”们在风中绽放了!那些娇嫩、弱小的“孩子们”,已脱胎换骨,长大成花了;这些薄薄的叶片,已变得粗大健壮,苍翠欲滴。
又过了几天,康乃馨们长得更加旺盛了,那一个个迷人的“姑娘”,在阳光下摇曳着、摆动着,魅力极了。直到现在,那束康乃馨养在我家的客厅里。
这就是我的康乃馨,你们喜欢吗?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