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日记 > 观察日记

四年级观察日记

时间:2024-12-09 17:05:59
【推荐】四年级观察日记汇编八篇

【推荐】四年级观察日记汇编八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观察日记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1

xx月2xx日 星期三 晴

过了几天,我慢慢的靠近它,它不再躲着我,开始靠近我,嗅嗅我的脚,我伸手过去,摸摸它,它见我不是坏人,就在我的身边转来转去。它长着一张小嘴,一双机灵的小眼睛,一双大耳朵耷拉着小尾巴总是摇来摇去,真可爱,于是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小白。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2

10月1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泡了几颗小绿豆,绿豆泡之前硬硬的,中间有一条白色似的绸带。刚开始,我不停去看绿豆,只见绿豆静静地“躺”在水中,没有任何变化,我感到很失望。

夜幕降临时,我迫不及待地去看豆子,只见绿豆们的肚子胀得圆圆的、软软的。我想: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发芽呀?

10月3日 星期四 晴

早晨起床,我激动地跑到豆子面前,竟然有一颗绿豆左一拳右一拳的把“绿大衣”给挣脱了,长出尖尖的嫩芽,就像一个扎了辫子的小女孩,真好看。

傍晚,我上厕所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豆子。哇!我惊呆了。所有的绿豆已经全部脱掉了“大衣”,长出了嫩芽。

10月7日 星期一 晴

刚吃完早餐,我跑去看我的豆芽。啊!豆子们已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嫩嫩的、绿绿的叶子,那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那么闪亮,让人看得十分舒服,并且芽儿长得很高了。豆子们扎根长叶,几天的时间,那芽的茎竟然长到10厘米左右,真是太神奇了。看到豆子的这个情形,我不由得笑了。“玥玥,给我快去听英语磁带!”妈妈又在练她的那河东狮子吼了。“知道了。”我嘴里说知道了,眼睛却盯着豆芽,真可谓“目不转睛”啊!

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点评:真实的观察、真切的感受。这正是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也应该是教育界所倡导的“读活书,做真人。”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3

观察小乌龟

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一只小乌龟。我把它养在鱼缸里,一有空就观察它,它长着尖尖的头,头上还有许多花纹,两侧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嘴巴很小。它背上有三块大六角形的图案,四肢很短,可爬起来并不慢。它披着盔甲,摆着四肢,像一个身穿铠甲,神气十足的的将军。

小乌龟喜欢晒太阳,晒太阳可有趣,它晃头晃脑的,有时转圈,有时在缸里打滚,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它时不时连站立,可总站不稳,一站起来就跌跤。

有一次,我往鱼缸里放一只小蝌蚪,小乌龟拼命的.划动四的小爪子好像在说:“快离开我家!”小蝌蚪不理它,小乌龟发火,它闪电般地向小蝌蚪扑去,小蝌蚪四处逃窜,小乌龟咬住小蝌蚪的尾巴一口吞下肚,它那黑宝石般的眼睛好像在说:“我还饿。”

我家的小乌龟太可爱。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4

20xx年X月X日 X天

前几天,老师让我们种大蒜,准备让我们写观察日记。我先拿一个花盆,弄点儿土,再把土翻松,把大蒜剥开,插进去,浇一点儿水,并且放在阳光下,每天浇一次水。

过了三天,我种的大蒜终于发芽了,它从土里露出了小脑袋,像一个刀尖一样,非常尖锐。第二天,又从土里面露出了两个小脑袋,它们在我的花盆里面,你挤我抗的竞相生长,使我的小花盆变得热闹起来了。第三天,我发现小蒜苗都长高了,像三把宝剑。今天又长出来了一个很小的蒜苗,一共长出来了4根蒜苗。有两个是5厘米的,有一个是3厘米的,还有1个只有5毫米。其中有一个5厘米的已经分叶子了。

这就是我种的蒜苗,我还要继续仔细观察,并且好好管理它,使我的蒜苗长得又粗又壮。瞧!我的蒜宝宝长得不错吧!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5

前些天,爸爸从奶奶家给我抱来一只可爱的小花猫。

这只小花猫披着一身雪白的皮毛。犹如穿着一件雪白的大衣。只有头上有一点点黑色的毛,这样能使我更好的辨认出这只猫。它还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黄色的,就像两个玻璃球一样,黄色的眼睛里面还有黑色的眼仁。

猫的眼睛不是一种形态的。早上它的眼睛是圆形的,逐渐变成了椭圆形,中午的时候,它的眼睛几乎变成了一条直线。不知到底是直线还是椭圆形;晚上的时候,它的眼睛又变成了圆形,但比早上大,比早上亮一些。也许是用来抓老鼠的吧!我们可以根据猫的眼睛的变化,来判断现在是什么时间。

这只小猫还特别爱清洁。无论什么时间,每当它醒来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脸。猫洗脸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用舌头舔“手”然后再用“手”去洗脸”。但猫洗脸时最特别的还是它用左手洗左半边脸,用右手洗右半边脸。在不洗脸的时候,它还会用舌头舔身子和其他部位,真有趣!

这只小猫什么都怕,就是汽车的喇叭声它都要抬头看看。但它被人欺负的时候也不甘示弱,会用爪子挠别人。

我太喜欢这只小猫了,希望它能长期和我生活在一起!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6

科学徐老师让同学们种植凤仙花,我可兴奋了!

一开始我把种子排了个三角形,耐心等了很久,凤仙花还是不肯出来。我只好再种一次。

我兴奋地把种子泡了一天,在楼下小区里挖了许多泥土,再兴高采烈地种上凤仙花种子,过了几天,凤仙花发芽了。

它的茎红红的,子叶厚厚的。我惊奇地看见第二对叶子(真叶)冒出了小尖头,它忍不住地抬起头来往世界瞧一瞧。紧更着,小芽们一个劲地往外冒,数数都有五六对叶子了。

那些真叶与子叶完全不同,子叶圆圆的厚厚的;真叶有锯齿边缘,薄薄的。子叶保持着同样的大小,真叶却不断长大再长大。

凤仙花的茎也越来越粗,越来越壮,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站立在泥头上,看起来亭亭玉立的。

它是我的宝贝,我的凤仙花朋友!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7

今天,我在仔细地看着纸杯,纸杯什麽好看的?原来,我不是在看纸杯,我是在看纸杯里的大蒜呢!

一早,妈妈对我说:“拿两瓣大蒜给你,试着种一种。”我不知道种大蒜需不需要剥皮,所以一个大蒜剥了皮但另一个大蒜没有剥。

这两瓣大蒜真好看,一瓣红,一瓣白。红的犹如一个人怒发冲冠,白的好象一个喜笑颜开的老人。我想,如果这两个“人”同台表演的话,那一定很有趣。

晚上,我发现,白的那瓣冒了一点绿牙!红的那瓣却没什麽动静。原来,种大蒜是需要剥皮的。

从现在开始,我就只观察剥了皮的那瓣大蒜了。

第二天,我先给大蒜换水,又给大蒜垫纱布,好让它固定下来,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知道,种大蒜是我的责任也是必须种的,所以我更爱护大蒜苗了。大蒜的苗已经有半厘米长了,根须也长了出来。使“老人”更形象了,上面长了“头发”,下面长了“胡须”。

这“头发”真白,顶尖略有青。这白中带青,青中带白的颜色让人觉得这“头发”煞是好看。这些“胡须”是白色的,蒜味非常重。闻过之后五分钟之内蒜味绝对散不了。

吃完晚饭之后,我觉得蒜味又重了。蒜瓣开始微微变大并且蒜苗又有点绿了,是不是水太多了呢?我这样想,于是我减了一点水。

三天了,我去换水时,发觉蒜苗竟然没长!于是我去问妈妈,经过一番问答,我知道大蒜苗原来是白色的,长大之后就变绿了。还要经常换水。为了让大蒜恢复,我照顾得更仔细了,每天两次换水、加水、减水,还时不时看一下。

蒜苗已经有两厘米长了。令人奇怪的是,蒜苗现在下面白,上面绿。想象力丰富的我觉得,大蒜应该跟爬山虎一样,为了更好地吸收阳光,制造养分,把能制造养料的“叶绿素”放在苗尖。“胡须”越来越长,数量不可计数。

这苗像“百岁老人”一样,坐在那里静静思考。风来了,“百岁老人”好象想出了办法,频频点头。

大蒜苗已经有3.5厘米了。经过几天的生长,它已经很高了,苗茎轻而均匀,苗尖青而带绿。苗根也有1—2厘米长,它的味道已经非常重了。你使劲闻一下,味道的保留时间可能会增加一倍延长到十分钟左右。

大蒜是这样长的:上面长的同时下面也长。上面的苗边长边吸收阳光,下面的根边长吸收水分,它们把养料运到中间的茎叶里,又由中间的茎叶用养料让它们生长。

这种场面我从来没有看过。我种过豆子,但豆瓣不几天就掉了。大蒜应该是茎块植物吧,我想。大蒜苗分裂得更厉害了。苗的上部除了和中间一层薄薄相连外,完全裂成了条。我想看它到底怎样,所以什麽也没问。

大蒜差不多有6厘米了。现在苗尖已超出了杯顶,蒜苗上青绿下青白,好看极了。

蒜苗的中间也开始胀大,只要你在它的附近,就很容易闻到蒜味。根部更不用说,蒜味重得要命。所以我观察的次数开始减少。但我仍然仔细地注意分裂点,想象力丰富的我又想,蒜苗应该是这样分枝的。但还是“蒜味重”又引起了我的思考:蒜味以前没都没有这么重,现在泡在水里怎么会让蒜味变得更重了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是大蒜剥了皮、发了芽、长了根之后,把蒜味释放出来了吧。

我觉得种大蒜不仅是一种乐趣,更要有一种责任!

四年级观察日记 篇8

今天是中秋节,外婆买了很多只螃蟹,我把它们倒入一个大盆内。

哇,真奇怪,它们居然是横着走路的,用八只又长又有力的脚,走的又快又稳。瞧,这些小精灵们个个披着灰色的盔甲,就好像久经沙场的将军,威风凛凛。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好像两颗黑色的小珠子一样凸出来。还有那两只锋利的大钳子,活好像一对大剪刀,那可是它的必胜法宝,要是它一生气的话,你会落个狼狈不堪的下场。千万要小心哦。肚子下的小嘴巴会不时地吐出一串串的小泡泡,还会听见“啪-啪-啪”的响声,真不知它是不是渴了?

外婆说:“螃蟹有雌雄之分:雌螃蟹的肚脐是圆的,雄螃蟹的肚脐是尖的。”我仔细一看,还发现:雄螃蟹的钳子大,上面长着又浓又密的黑色绒毛。雌螃蟹的钳子小,毛也少。

螃蟹也是公认的食中珍味,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对滋补身体非常有益处。

嘿嘿,告诉你一个秘密吧:这螃蟹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了。你呢?

《【推荐】四年级观察日记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