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连续观察日记范文9篇
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续观察日记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打算观察蚂蚁,就拿啦半块饼干,走到我们小区的草地上。我把饼干分成两小份,但至少还相当于大约三十只蚂蚁那样大。
过啦一会儿,机会终于来啦,我悄然无声地把饼干放到一只独自觅食的蚂蚁面前,一开始,那只蚂蚁看到饼干,像对我的饼干走火入魔般飞也似地冲啦上去,左嗅嗅、右闻闻,左扛扛、右推推。可过啦一会儿,它却很快地爬回洞口。
我以为那只蚂蚁不喜欢饼干,正要用手去拿时,蚂蚁洞前突然爬出大约十只蚂蚁——原来是刚才的侦察兵去向蚂蚁总部报告啦。
蚂蚁小分队爬到啦先前的饼干旁,立刻蜂拥而上,它们爬到饼干的边缘,一起抬起饼干。可惜啊,可惜!它们人手不够,力量不够,饼干纹丝不动。
只见三两只蚂蚁急忙爬回洞口,不久,洞中又出来啦大约三十只蚂蚁,急急忙忙爬向阵地,领头的蚂蚁触角动得厉害,好像在说:“兄弟们,赶快增援,不然粮食要被其它动物抢光啦!”。
洞里的蚂蚁不断涌出,只见越来越多的蚂蚁一起搬饼干,饼干终于开始移动啦。蚂蚁越聚越多,饼干越移越快,浩浩荡荡地向大本营方向凯旋而归。
蚂蚁是渺小的,但它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蚂蚁的力量就变得强大啦。
“人心齐、泰山移。”正式具有无数优秀的科技人员的精诚合作,团结努力,“神七”号太空飞船出舱才能顺利完成,从而赢得全世界注目。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会团结。
11月26日星期五晴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早晨我很早就来到学校看看水仙有什么变化。来到教室,发现水仙像换了个人似的,昂首挺胸地朝南立着。我赶快量一量,哇,今天的小芽平均比昨天长了5毫米,我喜出望外,连午饭也比原来多吃一倍呢!
11月27日星期六晴
今天是双休日,早晨我起来完了点,但却看见水仙早就醒了,正在晒太阳。我懒洋洋地走到阳台,翻了翻水仙的嫩芽,也没什么变化,突然,我发现最大的那棵水仙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长出了一个大约半厘米的小芽,由于太高兴了吧1只听吱得一声,我一看,轻轻拍拍胸脯说:“还好没折断”。
11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早上我6点就起床了,因为要跟老爸去爬山。当然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忘不了,一起床就拿起尺子跑向水仙;真不幸,今天怎么换水仙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一看坛底,哦,原来这几天,太阳公公出来闲逛,把水仙的养料都偷去了,怪不得无精打采的,我无奈地把坛子装满水看了看他,心想:但愿,他能再次挺起胸膛!
11月30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音乐课真高兴,我哼着小曲回家看水仙。天哪!他怎么四脚朝天掉到地上了,原来,妈妈晒衣服的时候把他弄掉了,我一边拾起来一边埋怨妈妈。我把水仙的根调理好后,又放到小坛子里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还是老师说的对,养花比养动物好多了。
12月1日星期三晴
明天,又要上综合实践课了,我把水仙调理了一番,再调整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芽里还包着小芽;我把水仙上的把薄灰擦了擦,看上去非常精神,很干净,很有吸引力。我想,明天我的水仙在班上一定是最棒的;可能不会在有同学叫他是葱头了。
12月2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综合实践日,早晨我拿着我的水仙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一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把自己的植物都摆在南窗台上,有许多品种呢:大蒜、芹菜、萝卜、土豆,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来的花,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也不小,我端着我的昂首挺胸的水仙,大步迈向我的位置,前后同学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一星期的变化真大呀!”“哎呀!长这么高哪!”看我表面满不在乎,在心里还在沾沾自喜呢!我拿出尺子翻了翻水仙看,哎呀!新芽又长了半厘米呢!真是让人高兴呀!
9月17日星期一晴
今天中午,我把王老师发给我的一小勺绿豆放进装着清水的碟子里泡湿。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去看绿豆,发现绿豆比之前放在水里的时候,变得更圆更鼓了。绿豆圆鼓鼓的,像个胖娃娃,可是还没长芽。
9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种子终于发出新芽了,像个顽皮的孩子,挣脱了绿色的外袍,长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迟,我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装满泥土,然后放绿豆在上面,再在绿豆的`上面撒了点泥土。最后用花洒浇了水。看着它,盼它天天长大。
9月20日星期四阴
我那五岁的表弟就要来了,我害怕表弟会把我的绿豆折断,正准备把绿豆芽放到床底下,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植物生长是不可以离开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的,要不你把它放在表弟拿不到的地方。”“嗯!”说做就做,我把绿豆芽放在阳台上。我仔细观察,发现小芽的两片豆瓣上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茎的头部从淡红色变成淡绿色,从淡绿色变成了深绿色;我还看到了一颗绿豆懒洋洋地躺在土壤里,好像还不愿意脱掉旧衣裳。这时,我的心非常着急。
9月21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拿着花洒去浇水。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我发现那颗小绿豆破土而出,奋力向上生长,好像追赶着同伴。那些叶子像一块块小小的碧玉,好看极了。一阵风吹过,绿豆芽在风的吹拂下轻轻舞动,好看极了;喜的是我体验了绿豆的生长过程。在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善于观察,就会有所收获。
今天下午,我把作业写完了,闲着没事,就去楼下观察蚂蚁。
我家楼下到处是大树、鲜花,常常引来许多小动物,我突然看见一个毫无爱心的人,把一个还未息灭的烟头往蚂蚁窝旁一踢,小火苗碰到了一些杂碎的塑料袋等易燃物,虽说这火对人没什么伤害,但足够让弱小的蚂蚁一命呜天了。而我却来兴趣了,我想:小小的蚂蚁面对那熊熊大火会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我看见一窝的蚂蚁迅速抱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黑黑的大球,在火海中一滚,虽说有不少蚂蚁在火海中侥幸逃生,但还是会有一部分蚂蚁幸存下来。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火海靠近时,蚂蚁会抱成一个球形呢?
抱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答案,终于在一本叫《动物大百科》的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大火来临之际,一窝的蚂蚁都会抱成一个球形,外面的蚂蚁保护着里面的蚂蚁。虽然外一层的蚂蚁上了天堂,而里面的蚂蚁却会活下来。
啊!我们人类也来向蚂蚁学习,学习它们团结的品质!
一天,小猫跳到台上去喝牛奶,我尖叫一声,小猫从比它高好几倍的台上“蹭”地跳了下去,等跳下来,它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猫的脚底长有垫子一样厚的肉,所以它跳下来当然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啦。那块肉垫灰灰的,很不引人注目,但它对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抓老鼠的时候,如果猫没有脚底下的肉垫,它走起路来就会有声音,当然,小猫就抓不到老鼠了。
我从小小猫咪身上学到了一个重要知识,当然,不光是猫,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是如此。
10月11日 晴
今天我看见一个人在挖蚯蚓,说是要钓鱼用。他还说:“如果一条蚯蚓断为两截,没有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头来,没有尾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尾巴来。”我听了半信半疑。
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那么强吗?我决定验证这句话的真假。我挖来一条蚯蚓,它有毛线那么粗。我把它放在盘里,只见它不停地蠕动着,一会儿向前拱,一会儿往后缩。
我先准备好两个塑料瓶子,并在上面扎了好多透气孔,然后在里面放了一些湿土。最后我用小刀把蚯蚓一刀两断,它的两截身躯都在拼命地挣扎着。我把两截蚯蚓分别放入了两个塑料瓶里,又放了一些湿土。我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10月12日 睛
今天是我检验结果的时候了。我真的希望实验能够胜利,可我又有些担心。我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塑料瓶里的泥土慢慢地倒了出来。
啊!只见蚯蚓的那两截身躯都在蠕动,居然都活了。没有头的那截长出了头,没有尾巴的那截长出了尾巴。蚯蚓那小小的身体居然真的蕴藏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14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我家养了七条生龙活虎的锦鲤。有的是大红色,如一个个游动的小太阳;有的是橙色,像一个个大橘子;还有的是花色,像一条条变色龙。小鱼儿的形状是流线形,体长在6~12厘米之间。我同时喂给它们鱼食和花卷末,它们似乎更爱吃花卷末。它们呼吸和进食时,嘴巴如小喇叭似的一张一合,利用吸力将食物送入嘴里。
15日 星期三 天气 阴
今天,我家的小锦鲤特别活泼可爱!我喂食时,发现它们个个摆动着长而白的尾鳍和长在腹部的鳍,利用流线形的身子和灵活的尾部以50~60厘米/秒的速度抢食。它们的胆子也很小,一有什么动静或声音,就会满池子乱跑。有时两条鱼撞上了,还会用尾巴摆动着打对方的背鳍,好像在传递什么信息。它们游动时尾巴在98~180度之间摆动。很悠闲时,它们会一条一条地“躺”在鱼池角落里休息,好像怕影响了同伴似的;生气或害怕时,回很快“躲”到其它鱼中,好像生怕别人看到自己一样。
16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今天,我刚喂完鱼食,只见一只体宽2厘米,体长7~8厘米的花斑锦鲤从口中吐出一条2~3厘米的深绿色物体。它吐完后,用嘴吸了几口气,游走了。其它几条鱼也接二连三地吐出此类分泌物。我想,这种白色和深绿色的分泌物可能为它们不想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胃酸或水中的不良细菌……。看来,没有丰富的知识无法探索大自然!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一周,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一起来分享你的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
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
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观察日记。
3、作品展示,交流收获。
A、生上台,展示PPT,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朗读习作。
B、全班交流:XX同学的观察日记,你最欣赏什么?
C、生发言,师相机点拨。
D、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写作技巧。
4、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继续观察,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作文教学我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我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我在教学中借鉴了 “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三、以学生习作为媒,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习作PPT的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他观察、记录、完成习作的过程。同时从习作的字里行间,感受观察的细致,合理的联想更令人感动。为其他同学做了个很好的示范,此时,写作技巧再加以总结,学生下一步的习作修改便有章可循了。
9月22日 周三睛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挑了30颗既饱满又均匀的豆,放进水里,观察它们的发芽过程。我很好奇,每过几分钟就去看一次,但是啥变化也没有。到第四次去看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我便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把水倒掉,找了只漂亮的花盆,用钥匙在泥里戳了30个洞,把豆一粒一粒地放进它们的“小屋”,然后盖上土,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去会有什么变化呢?我更好奇了,耐心等待着。
9月24日 周五晴
早晨醒来,我无意中看了一眼窗台上的豆,惊喜地发现它们居然发芽了,跟妈妈预计的起码得三四天不太一样。我数了一下,有7棵嫩芽。那一个个绿白相间的小脑袋从土里努力地钻了出来,一定费了好大的劲吧。小芽的茎是白色的,芽是嫩米黄色的,大小跟铅笔头上的橡皮差不多,头上还戴了顶“帽子”,颜色是绿色的。妈妈说,那是豆的外壳。它们有的舒服地躺在泥土上,宛如在睡觉;有的低着头,似乎很惭愧的样子;还有的则弯卷着细细的腰身,仿佛在下大腰……真是千姿百态。
9月26日 周日晴
今天,妈妈特意把豆芽带到奶奶家来让我看。我一看,大吃一惊:“这是我种的豆芽吗?你换过了吧?”妈妈笑了笑,说:“傻女儿,这当然是你种的豆芽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画了又比画,发现最高的竟接近10厘米,最矮的却只有0。5厘米,跟前天刚发芽时最高只有1厘米相比,真是判若两盆。它们有的十分舒展地把嫩叶伸开,仿佛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还有的茎稍低着,叶子朝一边,没有完全重叠,远看那姿态还真有点像鹅:茎像鹅的脖子,豆壳像鹅的脑袋,那叶子像鹅的嘴。
9月30日 周四晴
好多天没去给豆芽浇水了,今天放学回家,跑到阳台上一看,哇,又长高了许多。仔细一看,在两棵豆芽之间又长出了两棵植物,高l厘米左右,其中一棵大一点的,有三片叶子,另一棵小一点的,只有两片叶子,远看还真像母子俩。这是什么植物呢?难道两根豆芽能结婚、生小宝宝吗?为何它们长得跟豆芽又不一样呢?别的同学那边也会长出这种奇怪的植物吗?我的问题越来越多,疑团越来越大,就等着以后继续探索和发现吧!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